在此亲手射杀一条黄龙而得名,据传在女真人攻占城池后那条龙的尸骸还保存在内府的仓廪中,后来成为辽国在东北地区防御女真等部族的前哨军镇,地位只稍逊于五京。金国攻克黄龙府后改称济州,成为金上京路内仅次于会宁府的又一重镇。黄龙府地区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在辽时东北地区财赋多半出于此地,也有了‘银府’之誉。因为历史上辽攻下渤海扶余府后渤海亡,金攻下辽朝黄龙府后辽亡的缘故,所以史有‘银府一战定乾坤’之说。也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南与信州、沈州、辽阳府相通,东北至祥州、易州、宾州,跨过混同江和拉林河便可直达上京。这条线路纵贯南北,比较平坦,没有大的迂回曲折,沿途地理环境平坦,不见崇山峻岭,便于成为交通要道,攻克黄龙府金上京便完全暴露于宋军的攻击面上。
而历史上的军政重镇,由于政治、经济,尤其是军事上的重要。围绕四周多置卫星城池以构成完备的防御体系,黄龙府东北有祥州、西有益州、南有威州等军事重地拱卫。高宠决定采用‘扫清外围。再打黄龙’的战术,首先借着皇帝欲打通水路的东风。他派马威率豹翼军及登州水师取祥州的机会,控制混同江下游水道,以阻挡金军援军。然后派出忠勇军攻打宾州,自己则领军打下威州后进军黄龙府………
高宠此刻手中掌握着虎将、豹将和狼将三将之兵,共计十四个旅,按说眼前这座小城应该是一鼓而下,可没想到却碰了钉子,连打了三天居然未能攻破城池。
这一方面是由于城池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其修筑于伊顿河畔一座高台上,城东面是通往黄龙府的大路,其它三面由于雨季河水暴涨溢出,形成了大片的水泊,水退后形成了大片的湿地,水浅难以行舟船,而人马又无法下脚,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使宋军只能从东面攻打,兵力难以展开,即使想围城都难以做到。
另一方面则是城中军民抵挡激烈,悍不畏死,抵抗顽强。而其实城中的守军并不多只有万余人,但是在实行‘急收入堡,坚壁清野’的政策后,大量人口涌入,使这个弹丸小城人口膨胀到五万人。这些人多数都是青壮,编练成军后上城作战,他们对宋军十分仇恨,因为正是其的到来使得自己不得不毁掉快要成熟的庄稼,抛弃年老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和柔弱的妻女,所以打起仗来不要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