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石板大街之上, 竹竿两边还有用锤子敲下的短竹节防止竹竿路因为踩踏移位。
接着在竹竿路上头铺上两层用稻草粗略编排的简易帘子, 最后再铺上比较精细的横排细竹杆的帘子。
看着似乎挺麻烦的, 但其实相当简单,特别是竹竿路和稻草帘子,竹竿路十个汉子一天半就铺好了。
至于稻草帘子更是简单,村子里有哪个不会这种简易的草帘子,七八岁小孩也能编的像模像样,不需要多美观,只要保证稻草不散开就行,手快的大人一个时辰就能编上十多米, 也不过一天时间就从村子里收到了足够的草帘子。
最费事的其实是最上头的细竹杆帘子,一来并不是谁都有本事编的, 二来对主材料竹竿有了要求,所以花费了七天才凑齐。
不过这路铺了一层又一层之后,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头上细雨纷纷, 一路走上来鞋底都没咋湿, 过来参加的宾客对于马车不能上山,需要自己撑着伞上去也没有什么不乐意了,这细雨蒙蒙山林青翠的山道让不少人感兴趣,特别是受邀过来参加婚宴的秀才举人先生们,差点都不想上山了,他们觉得在这地方开个诗会,赏赏景做做诗再温一杯小酒,就是人间美事了。
看热闹的村民在清凉镇大街的两边屋檐下张望着越来越近的花轿,小孩子们压根不用伞一路奔奔跳跳,前头抢些糖果点心,后头在山路上跑上跑下,听着咯吱咯吱的声音也能咧着嘴笑半天。
等到新郎带着人骑着马领着花轿上山,一路鞭炮噼里啪啦响起的时候,小孩们跟着前头的礼乐队的乐手一起往上跑。
“新娘子来喽!新娘子来喽!”
“快来看财神婆哟!”不知道谁家孩子在一群【新娘子来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