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怎么了?”朱棣大踏步进了殿里,一面走,一面脱了身上大麾,信手抛给了埃米尔。
“四殿下回来了。”姚广孝似被打断了专注,抬起眼睛,才看见了朱棣。他正欲起身向朱棣行礼,朱棣却已甩了靴子,踏上了羊皮舆图,一屁股坐在了姚广孝的身边,看向他所看的方向,道:“怎么,有什么军情?”
“殿下且看。”朱棣不拘礼,姚广孝便也顺水推舟。他顺势盘坐下来,从袍子里掏出一个物什,交给朱棣,道:“您且看,这是什么。”
“银锭?”朱棣接过那再也熟悉不过的东西,却是一怔,下意识的去看银锭底部,只见底下果然镌刻着汉字,是“洪武二十年”“应天官库”字样。
“官银?”朱棣不由得坐直了身躯。“哪儿来的?”
“从城中一名商贾处所得。”姚广孝说道。
西方的银两大多铸造成银币状,上头多镌刻着该国国王头像,但纯银依旧是可以流通的,大明商人出海行商之时,偶尔也会以纯银进行交易。因此来自大明的银子流入西方,也算不得十分稀奇。
稀奇的是这银锭,分明乃是官银。上面还镌刻着“应天官库”的字样,指明了此银是洪武二十年入库的国库库银。
国库库银等闲不会流出,除却赏赐功臣、拨付出去用于大兴土木之外,其他时候用的几乎都是宝钞。即便偶有流入民间,这些成色极好的官方银锭,商贾们也更愿意留作储备,做生意多用的宝钞和碎银。
更别提千里迢迢,带到西方来用了。
更为可能的,是另一条流出渠道:为了此次西征,朝廷曾拨付了数十万两白银,交付给周王朱肃的船队……
“那商贾,现在何处?”朱棣激动的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