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得知了大明之亡的缘由后,老朱这几十年间,一直在想尽方法的,抑制这些地主兼并土地。
早期大明地多人少,矛盾还不尖锐,地主们你圈你的地,朝廷我分我的地。
等到了后来,大明的人口渐渐上去了,土地的分配也趋于饱和,地主们开始按照那些老方法,准备趁着天灾、或利用放贷等办法套劳自耕农,吞其土地,使其成为佃户的时候。
却骤然发现,他们吞不动农民们的土地了。
早已得知日后大明悲剧的老朱和朱标,在这数十年里殚精竭虑,治理内政,出台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办法。
灾年饥荒?大明推行了来自凤鸣洲的新型作物,增产增收,如今的农民们几乎家家都有些许余粮,饥荒对农民的威胁已经大大降低。
大明还改进了明初粮长制,将粮长制转化为一个个类似于后世生产小组一般的互助农庄组织。
这大大增强了农民们对突发灾害的应对能力,而即便仍有灾害使得农民无法应对,大明的海外战略,也使得农民们有了一条比卖地当佃户更好的出路。
真的活不下去了,百姓们往往会选择让家中的一位男丁,跟着朝廷的船队出海谋生。
海外对于汉人的需求,可以说是一个个无底洞,而且海外遍地黄金,朝廷和分封在外的封臣、甚至是和朝廷有关系的皇商们,都很乐意用高额的薪资雇佣汉人出海。
这份薪资,便可以为遭灾的家庭度过暂时的苦难。这些出海务工的汉人们回来,往往还会为家庭带来一笔庞大的收入。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比如大明银行提供的宝钞贷款,朝廷主导的移民计划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