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然而今日,或许是自己心中多少也有些萧索和伤感,或许是因为“洪武三十一年”这个对他而言有些特殊的年份。
此时的老朱,心中竟是怜子之心大盛。
但在群臣面前,他终究还是深吸了一口气,道:
“屁话,咱只是出京去了,终究还是会回来的。你在这儿哭天抹泪的,是要给人看咱父子的笑话?”
“大明这担子,你不担起来,谁担?”
“好好的治国,将这天下放在心里……咱会在一边好好的看着。你要是做不好,咱回来时,还要好好的教训你!”
“是。儿臣知道了。”朱标深吸一口气道。态度仍如先前做监国太子时候一般无二。而后看向老朱身后的朱雄英、朱樉、朱?。朱棣、朱肃等人。
“二弟,三弟,四弟,五弟,父皇就交由你们照顾了。”
“雄英……好好代为父向你皇祖父尽孝。你皇祖父身子骨不好,怕寒,河上行船水汽太足,你陪着皇祖父时,记得勤些为你皇祖父添炭。”
“五弟,父皇眼睛不好,却总喜欢在夜里看书。早些年母后在时,还有母后拉着他。现在母后不在了,你记得多拉着他些……”
……朱标谆谆叮嘱,所说的,大多都是朱肃朱棣这些常年在外的皇子,所不知道的杂事琐事。
没有人觉得朱标啰嗦,对于天家这对父子的父慈子孝,众人皆感慨不已。
这种场面,对天家来说,古今难见几回。
角落里站着的主管起居注的史官,更是将眼前的这足以千古流芳的一幕,载入史册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