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大明得用的臣子名单,这份名单上的人物虽然未必仍会成为大才,但至少,在历史上他们留下了名字,说明他们比起一般人更加可堪造就。
被安排治理安南的这些人中,有许多都是这一份名单上的人,足见老朱对治理安南的重视。
顺便一提,这份名单上,排在首位的人物,就是大明少保于谦。可惜于谦如今还未出生,只怕老朱这一辈子,是用不到这样一位让他万分喜爱的名臣了。倒是就朱肃所知,朱标已经将那名单给悄悄抄起来了一份,日后,于谦或许会成为朱标手下的肱骨之臣,继续为华夏的壮大添砖加瓦。
没有了士族掣肘,收回交州之事确实少去了很多麻烦。但士族留下的权力真空,也使得大明接手交州之初遇到了许多麻烦。交州诸事一直忙碌到了这一年年尾,直到年节将近,交州诸事趋于稳定,朱肃方才腾出手来,准备离开升龙城,前往武曲港搭乘船只,返回应天。
他是这一次大明开疆拓土的最大功臣,这一年年终的宫廷大宴,是务必要回去的。老朱已经下了三道催促他回京的圣旨,要是再不回京,接下来送来的怕得是老朱的龙靴子或者是龙腰带了。
于洪武三十年十二月廿二日,朱肃回到了阔别以久的应天府。年节临近的应天府显得分外热闹,因为李文忠、蓝玉等人先前回来的时候,朝廷就已经办过一场庆功大典了,因此等到他这个周王回京的时候,一切就显得安静了许多。
当然该有的排场还是有的,身为太孙的朱雄英,带着依仗亲自前往应天府外五十里的馆驿,迎接他的五叔周王朱肃回城。朱肃与朱雄英本就有半师之谊,又素来亲密,这一见面,叔侄二人一路走,一路在车架之中畅聊,倒也颇为快意。
“这些年京中可有什么大事发生?”朱肃问道。
“倒是无有什么大事……皇爷爷前些日子徙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入京,充实京城;东瀛那边有几个大名反了,不过问题不大,只是小打小闹,很快就被我大明卫所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