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中国人,也是迁移的。比如,在周代,先祖们迁移的历史就很频繁。但是到了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后,人们因为户籍制度的严密及法律规范的完善,加之以儒家思想的稳定,造成了超稳定的生活地域。
人们在固定的地方进行固定的农业劳动,因为农业的季节性特点,所以,大量农闲时间,就客观存在了。农闲,本来是可以用来做其它事业的,以多挣些钱。但中国人历史上,历来重农抑商,商业与手工业被固定在城市,而城乡的隔离治理模式,又让它们无法流动,所以,农闲的状态,就是穷,而且有时间。
这个时间,干啥最好呢?既然,不能在物质产品的增量上想办法,那就得挖掘存量。在现有物质条件下,尽可能地改善生活品质,就成了大家共同的追求。
有艺术,有文化,有宗教,有大量如此之类的东西。比如唐诗宋词,很多出于农民穷人之手,不像是国外的文化产品,大多产生于贵族。
一说到文化,燕子就有兴趣了。“你举例呢,难道,国外的与我们,在文化上,也有不同?”
“当然,比如,我们许多文学高手或者文化圣贤,其实就是穷人。比如早年的韩愈,或者说庄子,都是穷人。但国外不同了,在俄罗斯文学里,从托尔斯泰到屠格涅夫,全都是贵族。产生文化艺术,得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受到培训,一个是得有时间。我们自从孔子过后,普通人都可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第一个条件有了。那第二个条件,有时间,这是我们超稳定农业社会的机会,虽然穷,但有时间琢磨些高层次的东西。”
这些话,对冬子来说,已经穷尽了他对所谓文化理论的理解深度了。要不是因为当年在爹爹家看书打下的底子,要不是后来他遇到孙总这样的高手,他根本想不到这种层次上来。所以,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他有多聪明,而在于,他有什么态度,遇到了什么样的人。
“对对对,我听说,东北人二人转发达,也与农闲时间长有关系。”燕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