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炉的“34大菜系”,都是基于行政区划进行的饮食划分,其结果当然也是有利有弊的。
好处是基于人们相对熟悉的地域,菜系概念会有更好地传播。
但与此同时,像是江苏这样饮食文化相对多元的省份,很难由某一种地方风味完全代表。
相反的,去年中国烹饪协会颁布“34大菜系”时,同时也颁布了每个菜系的十大代表菜,华北、东北的很多省份,在代表菜上多有重合,因为它们的口味归根结底都是鲁菜,强行划分反而有凑数之嫌。
淮扬菜到底有多讲究刀工?
而我们要讨论的淮扬菜,其实也是狭义淮扬菜。
在厨师学校时,讲解各个菜系,一般都会用四个字来总结它最显著的特点。
比如鲁菜是“注重火候”,川菜是“注重调味”,而淮扬菜就是“注重刀工”。
其实,任何地方菜对食材、刀工、火候和调味都会非常重视,只不过相比之下,淮扬菜对刀工的注重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淮扬菜对刀工的注重,也使得它一道菜的制作包含诸多的工序,能把很多并不名贵的食材做出非常高级的感觉,但又不显得浮夸。
比如闻名全国的文思豆腐羹,就是刀工的极致,其主料也不过是一块豆腐。
传统的文思豆腐采用的是嫩豆腐,上世纪80年代内酯豆腐出现之后,便改用了内酯豆腐。虽然内酯豆腐质地细嫩,但韧性也更强,不易破裂。
所以淮扬菜的厨师们更可以将刀工发挥的淋漓尽致,一盒内酯豆腐可以高达万根如头发丝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