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由川菜厨师,从一个个的菜讲起。作为食客,光会吃就行了。作为厨师,光会炒就行了。但作为服务员,还得会听会说。
冬子对四川来的两位厨师,都以老师相称。如果按辈份,冬子跟他们的师傅称兄弟,他们应该算晚辈。但他们的年纪比冬子大些。冬子按四川的规矩,叫他们老师,既是尊重,又是通称。长得瘦的叫吴老师,擅长川味大菜。长得胖一点的,叫李老师,擅长各种汤及面点小吃。当然,川菜中的主要菜品,他们都会,那是基础。司徒教出来的徒弟,除了具备普通厨师的能力外,还得有些特色东西压阵。司徒本人,在老大师的徒弟中,对川滇山货及高原食材,有特殊的技能,也算是他的特点了。
“任你千招会,不如一招鲜。”打拳的人是这样,所有手艺,都是这样。吴师傅擅长运用泡菜来调味,几乎可以拿他当化学家及微生物专家来看。而李师傅,对鱼类汤类菌类的理解,有独特的水平。那个本店最有名的功夫野菌汤,就是他的杰作。
今天,吴老师讲的东西,是围绕昨天的金牌菜鱼香肉丝,来展开的。他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鱼香肉丝,究竟有没有鱼的事?”
在座的,除了武杰以外,都多次目睹他制作这个传统川菜,所以,有人就答:“当然没有了。”
关于鱼香肉丝,有个经典段子。说的是一个人在饭馆点了道鱼香肉丝,但翻来翻去,只发现了猪肉丝,并没有见到鱼,于是叫来厨师质问。厨师也不含糊:“鱼香肉丝里头哪来的鱼?如果和鱼相干,你把我脑壳砍了!”
鱼香肉丝里没有鱼、夫妻肺片里没有夫妻、老婆饼里没有老婆……既然没有鱼,为什么还要叫鱼香肉丝呢?
吴老师却说到:“不一定,鱼香肉丝,在早期,有鱼还真有点关系。”他这样一说,马上把大家的兴趣勾引出来了。大家就听他慢慢讲述,原来,这个普通的菜,背后还有这么多的精彩。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