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的效果,这叫底线思维,做食品行业的。甚至不管做什么行业的,只要你想扩大规模,想做出牌子来,那就得有这种思维。我说的但是,既是风险,也是机遇。”
“什么意思?”
“规模大了,管理难度呈几何数级递增,你想自己全面控制,就难了。比如现在,你可以自己卤自己卖,自己运输自己保存。卫生与风味,你自己有把握。这是个体户的做法,赚小钱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规模大了,就得有与你一样能力的人,参与到操作与销售的过程中来,你得靠制度来管理,不能亲历亲为,而管理,有一个十人规模,这点,你必须注意。”
冬子与小袁就完全不懂了。
袁总给他们上了一堂管理课。所谓十人规模,意思是,最严格的管理,能干人最多也能够管住十个人的工作,这就好比部队,一个战斗班,最多也就十来个人,何况,里面除了班长,还有副班长协助。
那么,这就决定了,精英管理团队,也就十个人以内了。所以,按此规律,大公司的董事会,长期开会的,也就是十人以内。各国核心内阁成员,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这不到十个人的团体内,哪怕是在团结的条件下,也得具备相应的能力与专业素质,还得在你的管理之下,这个难度是不小的。层级管理成为必然。假如你公司有一百个人,核心团队顶多十个人,十个人下面各管十人,那公司就分成了三个级。第一级是老板本人,第二级是核心团队,第三级是普通员工。
分级管理,就要求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而一个企业的制度,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没有什么照抄的模式。适合市场的,才是最好的。
食品行业,创品牌难,守住品牌更难。守住卫生底线,已经很让人操心了,但守住风味底线,就更为麻烦。有时,这种风味底线的坚持,会成为比实物资产更珍贵的东西。比如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