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独立人格的人,本身就是社会的特殊现象,尤其在中国这个几千年内卷封闭的社会中,是很难得的,也就很难让人理解。
比如,有个贪官被抓了,就有人感叹:“他要那么多钱做什么?这一生吃不完穿不完,怎么还要贪呢?”
其实,这种思维有点局限。对于普通人来说,吃与穿是挣钱的目的。但对于那些已经有钱的人来说,挣大钱,还有新的欲望,比如为子女打物质基础。自己拥有不退的影响力,保持支配权的快乐等,都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
还有的道德标杆,一生都是在被质疑中度过的。有人总觉得,某些人的壮举是假的,因为自己做不到。凡是自己做不到的事,别人肯定也做不到。如果他做到了,要么事实假了,要么有其它原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认识论上是有道理的。因为,人们不愿意相信自己不理解的东西。
不要试图理解与自己精神层次不一样的人,因为精神境界的高低差距,在这个世界上,甚至比物质世界还要大。比如,有一种人,就从来不相信和尚是真吃素的,因为他觉得,不吃肉,简直在世界上白活。
其实,对于已经长期遵守戒律的和尚来说,吃肉,等于给他们苦刑。有的和尚在建国后被迫还俗,还结婚生子,但依然把吃素的习惯,保留到终身。
孔子当年,甚至被自己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子路误解,因为南子的事情。南子美出了名,也妖出了名。孔子几次找她商量政事,子路就猜测了。子路以为老师肯定被美色所诱惑了,对老师提出批评。
作为血气方刚的年轻的猛男子路,他这样想肯定是用将心比心的办法得出的结论。这事搞得孔子被迫用诅咒发誓的方式,在子路面前证明自己的清白。此事被记载在论语中,可见是多么严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