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林院怂了,国子监内官位最高的祭酒也才从四品,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无人与礼部相争,胤祉便顺势将承办公办小学的差事交由礼部,由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全权负责。
希望在张廷玉的‘提点’下,这位大学士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人一激动,张英差点习惯性的跪拜谢恩,好在膝盖弯到一半,便已经反应过来了,立马把腿伸直,向前拱了拱手。
“臣谨遵王爷谕旨,定不负王爷所托。”
他从儿子那里得知,诚亲王有宏愿,要让天下黔首皆能读书认字。
这样大的宏愿,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可又让人心驰神往。
诚亲王要将京城作为试点大办蒙学,他张英侥幸做了大学士和礼部尚书,经年来碌碌无为,如今若是能在黔首之子入学上做出些许成绩,也不枉他来这世上走一遭。
第134章 二更
京城的学习氛围变得空前浓厚起来,尤其是礼部上交了公办小学的具体章程后。
不收学费,不分出身,入学年龄限制在六岁到十五岁,头一批启动的公办小学是两所,分别建在南城和北城,而这两所学校目前拟定的招生人数都是两千。
名额有限,考试录取。
此番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京城传开,有幼儿园的先例在,百姓自然相信公办学校的可靠性。
幼儿园头一年的招生名额是九百人,按照年龄分为三个年级,此后每一年的招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