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衙役,不过这都是那些人自找的,若不是把手伸向了不该伸的地方,诚亲王也不会处置这些人。
眼睛里不揉沙子是真的,暴戾嗜杀绝对是谣传。
这位写给万岁爷的折子很中肯,大赞了诚亲王的办事能力,也夸了太子处理国事游刃有余。
康熙去哪儿,朝廷的中心就在哪儿,虽然安排了太子监国,诚亲王和八贝勒辅佐,但能送到他们手头的差事有限,而这些有限的差事也不是件件都能他们来拿主意。
太子虽担了监国的名声,可行使的不是帝王的权利,更像是内阁的大臣,内阁的首席大臣吧。
八贝勒偃旗息鼓之后,也给皇阿玛上了折子,一封告罪的折子。
他年纪小,经验不足,辜负了皇阿玛的看重和信任,皇阿玛命他辅佐太子监国,可他能力不足,帮不上太子的忙,为了避免自个儿拖太子的后腿,只能主动退出。
胤祉这头也没落下,他的折子就厚实多了,要汇报浑河改道的进程,要关心额娘是否适应塞上的环境,还把这一次表现突出的几个人夸了又夸。
经验丰富的靳辅老先生,老而弥坚的工部尚书,劳动模范年羹尧。
四十五名新科进士中,年羹尧是最积极、最干劲儿的,也是最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可能是年纪小,也可能是性格原因,十九岁的年羹尧就像个小太阳一样,在进士们当中以人缘极好,和其他官员也处得来,跟兵丁衙役能说几句话,胤祉还碰到过几次年羹尧和民夫们坐在一起吃饭。
老四未来的大舅哥,如今瞧着,的确不错。
远在草原的康熙,每天要看的折子太多了,跟在京城比起来,只少了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