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军交战,就是彼此亮拳头、拼家底,别看胤祉在朝堂上办差已经数年了,但对军备情况了解并不多,此次也算是长了见识。
清兵的热武器配备情况比他想象中要好的多,火器营人手一支枪,光是中路军,便有十二门大炮,其中有一半出自已经逝世的南怀仁,另一半的缔造者不是西洋人,而是大清本国人士戴梓,曾经被皇阿玛亲封的威远将军。
不过如今这位本国的火器制造家,已经被皇阿玛流放到盛京七八年了,据说当时的罪名是私通东洋。
证据是否确凿,胤祉不知,他只知道这十二门火炮没有一门是最近这几年生产的,南怀仁逝世,戴梓被流放,大清的火器制造也陷入了停滞。
胤祉不知那位戴专家是否还活着,可就算是活着,这样一位‘大杀器’,即便是流放在盛京,皇阿玛应该也会派人看着吧。
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人接走,并不容易,再说他在南边的基地又还未成型,万一送过去之后被人发现了,他是有嘴都说不清了。
毕竟谁能相信一个皇阿哥私底下造火器不是为了夺皇位,而是在为出海做准备呢。
当儿子的在外头琢磨怎么挖阿玛不要的墙角,当阿玛的一边事无巨细地关注三路军的进军情况,何处寻水源,军队如何扎营,偶尔心有感慨,还要作诗一首,着人快马加鞭送到京城与太子分享。
在太子书信未到之前,便只能勉强拉着老三共赏了,老三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远不及太子。
胤祉此次出征多少也抱着学习的心态,万一大清呆不下去要跑路,届时在别国的疆土上打起来,他总不能样样都不懂。
行军打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