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白旗的董鄂氏出了位祸国殃民的妖妃,使得先帝兄夺弟妻,孝献皇后,也就是董鄂妃,名声都臭大街了,不只影响了本族的女子,连她们这一族只因为同样姓董鄂便也跟着遭了连累。
民间百姓,甚至是一些通过科举考上来的底层小官,根本分不清楚八旗,不管是正白旗的,还是正红旗的,一听‘董鄂’便会直接联想到大名鼎鼎的董鄂妃。
董鄂妃温柔娴静,好诗文,精书法,为了使本族女子与正白旗所出的董鄂妃有所区别,在教养女儿时,都是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她的宝音。
宝音虽在京城长大,可却是自幼随父兄学习骑射,虽然念了书,可念的却不是诗文,也不是女训女则,那是汉人教导女子的方式,谁不知道董鄂妃喜汉族文化,虽是满族,但人却犹如江南闺阁中养出来的女子一般。
宝音念的是兵书,没碰过女红,也没特意练过书法,更不会弹琴,写诗作词就更不可能了。
如此的确有别于孝献皇后,宝音若是不嫁皇家,嫁到其他任何人家,府上都能为女儿撑腰,绝不会让夫婿做出宠妾灭妻之事。
但宝音不只嫁进了皇家,嫁的还是风头正盛的三阿哥,勇勤公府无论如何也是管不到三阿哥头上的。
三阿哥允文允武,所写的文章多次被皇上夸赞,可自家女儿却是个上马射箭下马读兵书的。
赐婚的圣旨下来后,府上请了宫中出来的教养嬷嬷,请了女先生指点研读诗文,还请了专门的琴师教导。
一年半的时间,宝音会绣花了,也只会绣朵歪歪扭扭的花;会背诗了,可若是作诗就全是大白话;会弹琴了,只会那么一首曲子,还不好听。
就这情况,她能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