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询问她的珠宝收藏习惯时。
她说最近很喜欢扶持一些国内优秀的新锐设计师,觉得他们更能理解本国的审美文化,知道国人真正的喜好。市面上不乏许多设计精美的珠宝,但都印有极其浓烈的西方影子,稍微沾染国风的,又过于传统,好像不做得那么考究就是错。
她提到了小电驴事件,对此的评价却与当时的舆论截然相反。
“我们要允许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存在。”她那么说,“每个人的阈值是不同的。”
后面她展示了一副最近新入手的珠宝套件,正是忱意设计的欧泊。
这年头还会看杂志内页的人不多,除了专业人士,更鲜有人会去阅读这么密密麻麻的采访对话。但无论如何,忱意这趟沾了施正怡的光,也算在知名财经杂志上崭露头角。前台的同事抱着杂志,反复摩挲那张项链的特写镜头,露出羡慕的表情。
“什么时候我也能蹭上这种采访啊。”
施正怡完全没有向忱意提过这件事,她查看采访日期,就在合同结束后不久,这样一看,显得像是她专门为了采访添置了一套新装扮。
她好像应该向对方道个谢。
忱意心想,拿出手机准备编辑信息。写到一半又觉得,光是口头表示会不会太没诚意,对方可算是实打实帮她做了广告。以施正怡的身家,物质上的东西忱意给不起太好的,她们不熟,又无法像老板那样了解喜好。要不然说下次再来定制,给她打折?
但光是这样的承诺,会不会又显得太虚假,还是说她下次来时直接主动提出就好……她应该还会再来吧。
脑子里乱糟糟地盘旋这些念头,打开杂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