搀起了赵礼云。
钱氏的眼泪喷涌而出,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只能伸出手摸着赵礼云的脸,不断抚摸着,像是怎么摸都摸不够,怎么看都看不够,整整三年了,自己这个儿子,当年的风光状元郎,光耀门楣的赵家子弟,给赵府带来了莫大的荣耀,也让她这个为娘的挺直了腰杆。她没能嫁一个称心如意的郎君,但却生了一个优秀过人的儿子。
钱氏的父亲,当朝首辅,建议赵礼云理该多历练,积累一些人脉,博一个好名声。
毕竟在翰林院里摸爬滚打的人多了去了,能出头的没有几个。但他若是能另辟蹊径,说不定能挣出一个好的前程。
恰逢当年皇上正为青州的暴乱忧心,臣子们献计献策。但都治标不治本,赵礼云越众而出,谏言愿意带五千精兵去青州平乱,三年为期。
其实,当时没有几个人看好赵礼云,认为他文臣出身,拿笔杆子行,领兵打仗实在牵强了一些,让他带兵无疑是羊入虎口,滑天下之大稽。
但首辅钱望却是极力举荐赵礼云,并让自己门下的食客吕梁保驾护航,出谋划策。
吕梁此人为人乖戾,性情善变,但却是一个有大才的人,行兵打仗,排兵布局不在话下,素有湘江小诸葛之称,有他随侍左右,赵礼云就有了七成把握。
饶是如此,最后让皇帝下了决心放权给赵礼云,还是因为他上呈的一本奏章,里面字字血泪,句句深情,从为国效力谈到黎民百姓,从保家卫国谈到民间疾苦,从阵前杀伐谈到安邦之策。
于是,整整三年,赵礼云都没有回过京城,在他的高压政策下,青州的叛乱逐渐平息。
今时今日,他终于又回到了故土,心中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离家数年,虽一展抱负,但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