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
“借好了,都借好了,假也请好了,明天买好菜我们就去车站接晓晓和小陆。”姜父笑着应道,“别忙活了,早点休息吧。”
“也是,明天还要早点起来去买菜,这孩子,在那边受苦了,不晓得瘦成啥样了。”姜母一想到姜晓以前写信来抱怨青山村日子苦,心里就难受得不得了。
姜父明白她的想法,忙安慰她:“她后来不是写信来说已经适应了吗,和小陆处得也好,天天都能吃肉,你就别担心了。”
姜母想起这段时间姜晓寄来的信,略略放了心,又了新的顾虑:“小陆做菜好吃,晓晓还能吃惯我做的菜吗?”
“她是吃着你的菜长大的,怎么会不习惯,快别瞎想了。走,睡觉去。”姜父哭笑不得地道。
姜母点点头,环顾了房间一周,又紧张又盼望,忍不住叹了口气,“也不知道小陆这孩子怎么样,是不是真像晓晓说的那样好。”
姜父听她这样问,也跟着叹口气。
说起陆奕,姜晓的这个乡下丈夫,他的心情很复杂。
从内心来说,他根本不赞成女儿和陆奕的婚事。
早在姜晓下乡时他就已经替她把未来安排好了,姜晓只需要在青山村好好地插几年队,他就能通过自身的关系给姜晓在首都找个招工名额,用招工的办法把姜晓招回首都。
知青将来会回城这一点他看得很清,眼下是因为前一波生育高峰和暂停高考,导致大量的学生走出学校没事做,工厂的就业岗位紧张,国家才提出了让知识青年下山去,一方面让他们去广阔天地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也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可如此多的知识青年就这么去到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