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青山村不大,只有一百来口原住民,青壮年也不多,大半是老人和小孩,属于非常缺乏劳动力的小型村落。
劳动力紧缺,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利,导致青山村发展得非常缓慢,各方面都很落后,属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贯穿村子的这条主路是条窄小的泥土路,路面勉强看着算平整,路边生长着高高低低的杂草,给单调的泥土色增添一抹清新的绿。
细长连绵的绿意间,零星缀着几朵不知名的淡黄色小花,虽已半败,但在初冬落日的余晖中,透着几丝倔强。
路两旁还立着不少村民们的自建房,和姜晓现在住的差不多,都是土坯茅草屋,外面用低矮的土墙围个小院子。
有些屋门两旁还贴着对联,红纸已经泛白发皱,上面写着“三十不停站,初一接着干”,“红心向党抓革命,恐后争先促生产”,还有什么“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赛”,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应该是去年过春节时贴上的,今年春节可能会换上新的。
透过院墙,姜晓还看见院内菜架上透着的点点绿意,比她家屋里的那几株要死不活的菜苗强多了,院里还传出母鸡充满激情的“咯咯”声,显然是才下了蛋,骄傲地通知主人快去捡蛋。
“要是我家也能养几只多好,天天不愁鸡蛋吃了。”姜晓无比羡慕。
她心里盘算着,继续往前走,此时刚过饭点,家家户户的屋顶还有袅袅炊烟升起,与村庄不远处的青山相映,一派宁静安详的田园风采。
虽然在原主眼中,这里贫穷落后,苦不堪言,但在姜晓眼里却有一种原始自然的美,是她前世一直喜欢并且渴望拥有的美好。
在这一刻,姜晓突然明白了古代那些田园派诗人悠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