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想的,即便有了那个想法,但经历呀,知识呀,地位呀,都会让他们受困受限。就像穷人永远想象不了富豪的奢侈生活,在他们眼里,吃一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就是很富裕的样子。
“连长,你快说呀,到底谁写的好?”
一个人催后,其他人纷纷出声问谁赢了。
徐朗出兵团建设这个题目就是想给周苇一个教训。
省报上那篇文章他看了,根本不是周苇能写出来的样子,条理清晰,措辞严谨。加之有人推测周苇偷了周芦的稿子,他心里火气蹭蹭地长。
东施效颦!
这个词是他从孟慧那里知道的,意思是模仿别人,样子丑陋。他觉得周苇就是模仿周芦的东施。
周芦是报社的才女,知识渊博笔下生花,周苇现在搞这一出,不是效仿周芦是啥?当初他觉得周芦退婚还有点知道好歹,但现在反感爆棚。
兵团建设这个题目,他就是针对周苇的,与年轻人毫无干系,后知后觉年轻人占优势,他表示乐见其成,反正不能让周苇出风头就行。
可手上这两篇文章,他一个知识水平一般的人都能分出个高下来,一篇内容拖沓毫无内在逻辑,一些领导重要性讲话缺斤少两,凑在一起乍看丰盛,但猪肉没熟,鸡肉有毛,羊肉没味,经不起一字一句推敲,而另一篇内容紧凑,如果细细看,全篇几乎没有一句废话,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没有一点生硬或者不合适的地方,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他因为周芦的缘故经常看报纸,要他说,这篇稿子放在报纸上完全不突兀。
一开始他还挺高兴,好和坏很明显,或者说好的太好,导致看一般好的文稿也会觉得欠些火候,变成了不好。原以为年轻人是好的那篇,未料不是,徐朗脸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