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礼部教育司就上了一份奏折,是关于在全国乡村之间设立学堂的建议。
建议中认为,现在各地书院兴起,读书已经成了一种风尚,正是应该大力推行教化之时。而设立乡村学堂,不仅能够帮助底层百姓开蒙,也能为书院输送更多优秀的学生,进而为朝廷培养更多可用的人才。
这个提议非但由礼部的提请,而且还有全国所有书院山长的联名。现在的蒙学教育参差不齐,导致书院招生时也困难重重。有些学生收进来,还要重新从蒙学教起,费时费力。如果朝廷能够填补上这个缺口,系统性地进行蒙学教育,想来这种情况就能大为改善。
在全国每一个乡村开设学堂,这确实也是只有朝廷才能做得到的事。
事实上,如果是以前的朝廷,就算想做也难。因为想要做成这件事,必然要从国库拨钱填补,而以前的朝廷,可以出人出力,就是没钱。
但现在,情况早就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虽然知道这是一件很费钱的事,而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这封奏折在小朝会时拿出来,依然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就连户部尚书朱明也没有趁机哭穷。
那可是教化天下之功!
把学堂开到每个村子里,让所有的孩童都有机会受教育。如此几代之后,或许大越会成为人人都能读书识字的国度。
可以说,这绝对是自从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从未有过的创举,是比开疆拓土更难得的功绩,自然也是可以垂范后世、青史留名的大业。
光是想一想,就能让这些读书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既然诸卿都不反对,那就照办吧。”贺星回在奏折上批了准字,将之递还给礼部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