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跑,去说服那些人。
尤其大队里的女孩,七八岁十来岁的女孩,虽然在地里干不了多少活儿,但在家里,已经可以做简单的家务,照顾弟妹甚至可以烧火做饭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愿意花费工分送女儿去读书。
陆江南挨家挨户的劝,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顾的,甚至同意姐姐领着弟弟妹妹来学校读书。
如果家里上学的孩子多,三个孩子只收取两个孩子的学费,五个孩子收取三个孩子的学费。
这样一来,大队里老师们能挣到的工分自然会少一些,但是能来上学的孩子们多了起来。
陆江南还在文章里提到了沈夏来,说沈夏来是大队里bbzl的榜样,正是沈夏来的存在,让大队里的人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即便是女孩,多学习也是没有坏处的。
文章里还写了孩子们接受教育后的变化,他们不仅识了字,会算一些算数,更重要的是他们明事理,懂事了许多。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学生们的趣事。
跟着陆江南的文字,就好像自己也变成了一位大队里的小学老师。
再配上那几张孩子们认真学习,开心做游戏,辛苦做劳动的照片,确实是让人心里激动又感动。
陈千声看完,把报纸还给沈夏来,说:“确实是一篇好文章,有意义的文章。”
沈夏来与有荣焉:“当然了,我都说了,我是在认真看文章内容,才不是看陆江南的照片。”
这报纸上的一点儿都不高清的照片有什么好看的?哪里有陆江南本人好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