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说起来知青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城市孩子,确实有一部分知青人憎狗嫌,不干人事,偷吃老乡家养的鸡鸭鹅,到瓜田糟蹋东西,但认真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谁偷吃了,抓到了让他赔钱或是赔粮票就完了,进行补偿这也是正常的,但居然为了几只鸡就打死知青,这也是报复过头了。这部分下到农村跟老乡一起干活挣工分的叫“插队知青”。
还有相当一部分知青是在兵团农场做体力劳动的,这根本就违背了利用知青的知识造福农村基层的本意,这部分知青叫“兵团知青”。兵团知青不被当成人看,农场管理人员有权对知青进行体罚,鞭打是家常便饭,至于“吃好”根本不可能,就连“吃饱”都做不到;女知青则成了管理人员发泄的工具,就是在普通农村,为了回城指标,村干部暗示或强迫插队女知青的事情也绝不是孤例。
知青下乡从1968年开始,到1978年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间有2000万知青下乡,到了1978年,仍然有1000万知青没有回家,其中200万是兵团知青。
1978年10月底到12月初,中央开了一个多月的知青工作会议,发布了《知青工作四十条》,将兵团知青当做国企职工对待,而不是下乡知识青年,如此这200万兵团知青就杜绝了回城之路。
知青会议还在开着,滇省一个兵团农场爆发了“知青请愿事件”,起因是一位沪城女知青在生产过程中难产,而农场的赤脚医生喝醉了没有及时治疗,以至于女知青母子双亡,知青们哀悼同事,之后迅速扩大到要求上级部门改善知青的医疗环境和生活水平;紧接着《四十条》发布,知青们愤怒了:怎么勤勤恳恳工作了十年,连“知识青年”这个词都不给他们留下?
知识青年经过抗争,终于得到了可以自由选择回城的权利。返城潮开始,带来的就是大中城市无业青年的激增,其中以首都、沪城、川省为最多。太多无业青年但没有那么多岗位怎么办呢?政府只好开了自由职业的口子,搞活经济,允许无业青年摆摊设点。
皖省多是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