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四层红砖筒子楼,没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两户合用一间厨房,一整层楼合用两间厕所,男厕在左侧,女厕在右侧,晚上小解用痰盂,大解要打手电筒去厕所,生活很不方便。
姜韶波好歹是个部门领导,乡音未改,做派已经有了些官威,自从老母亲陈老太太去世之后,极少回老家。
姜明光下午4点多回了家,父母还没下班,姜明珠没放学,家里没人。
9月天气还很热,饭菜放不住,也不会给她留饭,她从带回来的行李袋里倒出小姑姑热情塞给她的玉米棒子和红薯,一大袋子扛得她累得半死,这会儿到家了,该享受一下成果了。
玉米棒裹着青色的外皮,顶端一缕褐色的玉米须,剥了外皮,去掉玉米须,一排排玉黄色的玉米粒儿整整齐齐。找了一只钢精锅,接半锅水,冲洗一下玉米,放进锅里。
没有管道煤气,也没有煤气灶,还在用煤球炉,打开煤球炉的炉门,拎下炉子上的水壶,将钢精锅放在煤球炉上。
哎呀,可算能歇歇了!
姜明光揉了揉两条手臂,从房间里拿出自己的水杯,倒了一杯水。
家里的房子是两间卧室,大间15平方米,小间12平方米,带一个只有6、7平方米的小客厅,这儿家家户户都是这么小的房子、这么小的客厅,也就没什么可攀比的。
姜明珠是早产儿,刚生下来的时候体重只有4斤,哭声细弱,姜韶波以为这孩子活不下去。贺群整宿整宿的哭,坚决要求把当时只有两岁的姜明光送回乡下老姜家,这样才能全身心照顾小女儿。
姜明光14岁才回到父母身边。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