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也不奇怪,商家要逐利,当然是看利润,有时候第一类单纯的买卖交换挣得并不比第二类少,商人的嗅觉都灵敏,久而久之,资源总会倾向更挣钱的这一处。商人也要上缴赋税,国家会提供对应的庇护,一个安稳跑商的环境,稳定买卖的双方,这对生意往来普遍是有利的。但有一种情况例外。”
温印看她,“哪种情况?”
岑清轻声道,“娄老板清楚北舆是怎么灭亡的?”
温印摇头,北舆灭亡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北舆灭亡后被吞并到了燕韩,但温印不知道岑清为什么要提起这个。
岑清继续道,“如今说燕韩的地位重要,交通发达,因为包含了早前的北舆,北舆那时候的商贸很发达,国土很小,但交通往来便利,只要把东边的货物卖到西边,西边的货物卖到东边,北舆的商人就能挣出几倍的利润。北舆朝廷也自然喜闻乐见,因为赋税高,一样欣欣向荣。再后来,北舆的商人积累了很多财富,就慢慢不受控。商人想要更多利润,很多事情都能铤而走险,譬如挑起事端,发国中甚至各处的国.难财,凌驾于政.权之上。后来北舆朝中有人要改革,触及了利益,国中动荡不安,商人干脆带了财富离开,北舆这样一个依靠生意买卖的国家,很快分崩离析,这些商人去了燕韩,长风,南顺,苍月,财富在手中,可以继续做买卖,但再也没有北舆……”
岑清看向温印,“方才问娄老板,娄家的生意是第一类多,还是第二类多。当初的北舆的商人就是靠第一类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本身这些财富都是靠交易得来的,无论转多少次手,财富增加多少,但生产出来的东西还都是这些;但第二类生意,就是踏踏实实的生产和制作,生产和制作出来多少,东西就有多少,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北舆之后,临近诸国里有吸取的北舆教训,重农抑商,但本质,不是抑商,而是将财富限制在何处,人限制在何处。娄家的生意想要长久,就同长风想要长治久安一样。”
温印看向岑清,“岑大人真的只是国子监祭酒,和工部侍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