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阿爷给她弟弟取的字,这个孩子从小与她相处时间少,但是每回归家,姐弟也能很快亲近起来。
徐福来觉得好笑:“只要娘子想,做什么不成呢,您大可以邀几位从前在远志馆读书的娘子出去购置衣裳首饰,又或者到她们府上做客。”
李兰琼与窦婉怡等当年那些年长的娘子,太后考虑到她们背后的家族,其实是很有意叫皇帝选一个立作皇后的,但如今各自嫁人,偶尔也会与仍在馆中就读的娘子有联系。
甚至李氏又送入宫一个小女儿,叫李兰琚的,李兰琼还特意写了亲笔信,托杨徽音照应这个小她两岁的妹妹。
“要不然就去城南采唐馆,娘子之前读医书,不是一直好奇那些医女平日里义诊的趣事,咱们也去瞧瞧?”
太上皇最初设立采唐馆,很大一部分私心是为了照料太后孱弱的身体,但是宫里需要近身贴衣诊治的贵人不多,这些医女除了特别优秀者入太医院行列,其余要么自己自立门户,开了医馆,要么留在采唐馆里,时常上门义诊,不过做的最多的算是接生。
杨徽音也很有兴致,但她却还有一点遗憾,“花朝节无人相邀踏春,上街去也是孤孤单单的,我不要看别人成双成对。”
她这些年被圣上如小鸡一般呵护在羽翼之下,颇有几分娇纵任性,“力士,你帮我告诉圣人一声,说我病了,圣人一定会过来的。”
徐福来被她的大胆吓了一跳,连皖月也叫她快“呸”,“娘子说什么呢,哪有咒自己生病的,您今日还活蹦乱跳地行礼,怎么回来就病了?”
欺君这样的罪名,徐福来自问担待不起,但见杨徽音却已经拆了头发,要皖月去取水来洗:“春日料峭,沐发出汗,劳累发热也是常事,那就不算欺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