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是谁一个人说了就算,太执着的话,还会惹得一身债。我以为杨老师你做电影好几年了,应该知道。”
杨远意:“那你见过我放弃吗?”
方斐一时语塞。
“我不是他们想的那么……无风无浪。”也许面前坐着的是方斐,杨远意想和他多聊几句话,“国外那几年就不说了,和谢川导演合作《江城追凶》——我有没有告诉过你就是那时候和诀哥认识的?——在他的组里,监制听着大权在握,其实就是给导演打杂的。我那时是新人,谁都可以使唤几句,差不多每天都会睡到一半被叫醒解决突发情况。”
《江城追凶》小说原文有十几万字,被浓缩到100分钟。
叙事紧凑,节奏更是快得一眨眼就会错失关键信息。人物刻画、取景也几乎无可挑剔,是当年的票房前三,沈诀甚至凭借角色获得了当年华语三金中的两个影帝。
“……还有就是《风中残烛》。我非常想向叶导学习,托父亲找了人,好不容易让叶导点了头。不过他拍戏不管杂事,所以后勤必须全部到位,不能问、不能质疑,一切调度都得赶在他开拍前准备妥当。”
讲述父子两代人不同的人生,加上时代烙印,是50年的民间史诗。大导、名演员,最后摘得柏林影展两项大奖,实至名归。
《江城》和《风中》前者重叙事,后者重氛围,风格大相径庭却都同样成功。
所有人提及两部电影,都把奇迹归功于导演、演员、编剧甚至摄影与配乐,却鲜少强调它们的监制都是杨远意。
纵然方斐,在某些时刻也像大部分看客一样以为杨远意去剧组为了“镀金”,大约不会做什么实事。他对万事游刃有余,所以谁都没想他也会被困难绊住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