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不复杂,有个木头箱子,前面打孔安上透镜,里面放上张玻璃银盐底片,就能做到。对比起来,反而冲洗所用的各种材料更难制备些,还好他有近乎无限的时间,只要有兴趣,便能慢慢的做。当然,过程也被他记载成了书,并命名为《照相术》,放在书架上,有机会可以赠给有缘人。
相片的角度选的很好,取景内容很丰富,崖边大树、早课石旁的葫芦藤、碧玉湖心六角亭、崖边浣花溪、无名殿前的参天银杏树、殿旁的菜畦药田电线杆,
统统被拍进了这张照片里,虽然只有黑白色,但由于十分清晰,
不难想象图里的色彩绚丽。
旁边的镜框里,则是方长的画作,位置也是在迎客亭,取景角度完全一致。虽然没有旁边照片那样细致,但没有用水墨的技法,而是上了数种颜色,加上是他亲手所画,灵动万分。
墙壁上两副相同视角,不同风格的作品,相映成趣。方长点点头,将桌上的钳子钉子等工具收拾好,放回工坊里,而后看了下天上的云。
近百年天下无甚大事,崖上同样也没有大事。
方长宅在云中山里,未曾出去,连云中山也没离开过。便是离着仙栖崖只有几座山头的林溪村,他也只是在山中溜达时候远远看过,至于其发展之繁盛,倒是不用亲眼去看,远远地望一下气便知。
唯一与外界接触比较多的,是章山神的山神庙和周围逐渐形成的村落。
原本孤零零待在荒郊野岭里的山神庙,如今经历了岁月变迁之后,也是整日香火缭绕,来进香祈福的络绎不绝,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依然是旁边官道的过路行人们。而依托这里的香客,尤其是官道在此驻足行人们而兴起的产业,让这山神庙周围多了不少人家,继而形成了个村落。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