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它们对法令、诉讼、刑狱、簿历、治灾、缉盗、农政等等都有详细阐述。
理论上,只要那些从翰林院里走过一遭出来的官员,肯按照书本老老实实做官,必然能够造福一方。可惜很多地方官更喜欢乱来和拍脑袋,自称无为而治,其实只为捞钱帛,所以有“知县十载半,腰缠十万贯”的夸张说法。
总之,义军们虽然没有条件,组织起朝廷中翰林院那种规模的教学,但凭仗现有师资,还是组织起了一波快速培训,给这些即将奔赴各地上任的知州知县们,在尽可能短暂的时间里,提供足够多的知识作为盔甲和武器。
所以公冶渚乍一赴任,便迅速理清了利州的大致情况。
然后他半是凭借从培训班里面学到的内容,半是凭借自己曾经的学识和天赋,抓住了对于利州上下来说最为核心的点:理水。只要他能够盘顺溜这个,在利州里接下来的事情,必当无往不利。
所以他安排了些细碎事情之后,便直接朝河工这边来,公冶渚准备朝这些一线人员多了解些,以筹备接下来的工作。
魏和也不藏私,将理水的方方面面,都仔细地讲解给利州这位新知州公冶渚,让后者连连点头,大感此行不虚。当然,魏和还是在某些方面有细微保留,但只是为了获取上官更多支持。
他知道,只要将知州这里说通,治水上面的工作推进会顺利许多。
…………
屋外有燕子喳喳叫,却是两只归来的燕子夫妇,正四处衔泥,在修补屋檐下的窝巢。窗外柳枝已经绿成了深翠色,丝丝随风飘荡着,宛若百姓们家中线穿短麦秆做的门帘。各种鸟儿扑腾飞过落在地上,瞅两下地面,抬头望望周围,转瞬便飞走开来。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