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按照李晔的想法,新军训练按照末尾淘汰,会淘汰掉一大部分人,现在整个新军都干劲十足,安敬旭对李晔更是崇拜的五体投地。
果然如李晔所说,新军在艰难地完成第一个项目队列之后,后边的进展明显加快,而且他发现,那些看似无用的队列训练,让这些新军感觉明显不同了,以前军队讲究的是气势如虹,呆如木鸡,将队伍训练到如臂使指才好。
但是按照李晔的方法训练之后,士兵不但精神十足,而且服从性和执行力也比之以前强了很多,更难得的是,现在这些士卒明显比安敬旭见过的其他地方的士兵强,他们有思想,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懂得事后反应自己不同的意见。
李晔的这个发明,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也因此发现了不少人才。在训练大纲上就明确写着,军队在平时训练后要多交流,遇到战事,战后休息之前也要及时总结,最主要的是李晔还引入的了思想教育,让军队时常忆苦思甜,以此加深队伍的凝聚力,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李晔却有些为难,他现在缺军队,很缺军队,但是他要保证玉山的正常运转,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征兵,否则农业生产就会收到极大的影响。按照李晔的想法,根据现在的生产力,玉山一共安置流民三万两千人,就算按照三国时期蜀国的十比一征兵,他最多也就招三千人。
本来可以继续接纳流民增加人口,可是现在李晔手上没有更多土地分发了。
为此,李晔还考虑是否将蓝田一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可是担心引起长安和藩镇的关注,李晔暂时忍住了。
现在最让李晔烦恼的眼前这个人,崔湛!随着不断有流民、山中的隐户走出大山,加入到流民营,流民营已经发展到一万多户,三万多人的规模,李晔手头已经没有多少土地可以分配了。今天崔湛又带来了两万流民,看着崔湛一脸请功的样子,李晔现在想拍死他。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