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考虑这个问题。
她记得不久前有一次,她在工作上受了委屈,碰到组内有资历较老的同事给她穿小鞋。她被刁难后难受,不爽,也想求安慰,就跑微信上找了那个名称为x^2的人。
连续的,一排排的绿色聊天框刷了一面还多,字里行间,情绪昭然若揭。
消息是下午两点发出去的,可等他再回过来,深夜十一点。
接近十个小时,早就没了当时的情绪,先前对同事的气愤已经不剩多少了,眼下也没了跟他撒娇打滚哭哭要抱抱的需求,因为在他没回消息的时间里,她全都自我消化了。
全都,自我,消化了。
她很气,这气是对他生的。
她也理解这是因为他在忙正事,可那天晚上,她还是跟他置了气,不显脾气地草草结束对话,之后连着三天,都没有主动找过他。
就连他主动找她,她都记仇地一律按搁置处理,等过了两三小时才回。
类似的事情其实不止这一回。
也不仅仅止于对同事穿小鞋的吐槽,还有网上冲浪刷到的好笑段子,午饭时偶尔吃到的她很喜欢的食物,跟着领导出差时看到的美景……
这些,她当时乐于跟他分享的,期盼着他能与她共情的,在一次次他的延迟消息中,慢慢地,没了……
他应该不知道,这样的分享,只在当下那一刻才显得有意义。
那是带着她鲜活情绪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