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必胜。
至于什么
', ' ')('\n
时候班师回京凯旋而归, 这都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此战,他们必须要大败西陵, 以扬大魏国威!
正是因为之前想得都过于美好,以至于这次边境传来急报,朝中上下都无法接受。
前来拜报信的小将,好巧不巧地还赶上了早朝。当时,众人听闻边疆来信, 还以为又是喜讯,甚至提前恭喜了皇上。谁知道那小将进了大殿, 道明了原委之后,一众文臣武将都傻了。
龙椅上的皇帝也是许久没有说话。
小将报完了信, 便将头一低再低, 恨不得只当自己不存在。然而朝中百官可不会就这么算了,诘问一个接着一个,恨不得用唾沫星子把那小将给淹死。
待听到这次大魏失败是因为主将指挥不当, 文官立刻挺身而出, 口若悬河地喷起了一众武将。
武将自然不服,立马针锋相对。
文官这边本就不大支持出征,如今折损了二十万万兵将, 众人更是直接奏请皇上,请他下令收兵, 消弥战事,与西陵议和。
那可是二十万的士兵, 不是一万两万,二十万士兵的背后会有多少人家,这些青壮年折损之后,谁来负担徭役,谁来养家糊口?更莫说这背后的社会动荡,又有谁来承担?
谁也承担不起,所以还是早点退兵才是要紧。至于大魏的颜面,伤了也就伤了吧,及时止损比什么都重要。
武将这边据理力争,认为此次只是战术不当,不必退兵,只消换个主将就不错,要他们看,卫国公楚慎就挺好。
大魏的战神,战无不胜,功绩累累,让他带兵出征最为合适不过。
被点到名字的楚慎并没有附和。
两方人马争得互不相让,谁也没有注意到皇上的脸色。
早在听到那小将的话之后,皇上的心情便差到了极点,后又见这些人争来争去,却连一个正经的法子都没有提出来,更为震怒。
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官,所提之事皇上都不愿意接受。他不会退兵,因为退兵之后,此次的败北便是他一生抹不去的污点;他更不愿意让楚慎出兵,因为皇上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卫国公府做大。
更何况,还有那一道圣旨。
圣旨没有取回来,他就一日不能动卫国公府,这让他怎么能甘心?可一时间,皇上却又想不出什么合适的人来替代楚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