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警方问:“只有你一人?”
赵致远说:“大多数专家学者都瞒得过,你们以为有几个人做得到?”
书画、装裱、治印,鉴定,无一短板,当今世上能有多少?赵致远很自傲,自从顾德生他们老一辈先后仙逝,他这等全才是凤毛麟角。
这人曾经是桃李满天下的历史教授,后来是知名鉴定大家,受人尊敬和爱戴,但谁知竟另有一副面孔,他精于鉴定,只因擅于作假。警方叹气,他们不解的是,既然真迹有销售渠道,藏家不介意明珠藏于暗室,为什么要把伪作拿去拍卖场?虽然能多挣一道钱,但增加了风险,每流传一次,风险就增加一次。
赵致远自负造假不会被人识破:“不在拍卖场吆喝,让藏家看到价格,他们怎么肯以那价钱收去?”
警察们大致明白了,假画每上一次拍卖场,就涨一次身价,真迹只会更昂贵也更珍贵。赵致远释疑:“你们花大钱买到伪作,还爱不释手,广宴众人,我却独享真迹,日夜相对,这种魅力,对藏家有莫大的吸引力。”
艺术界疯子多,变态听起来也不少,警察们认为赵致远交代了大半,但他没有协助造假的团伙,他们不信。
警察提审叶之南:“他真的没有帮手?”
叶之南回答:“不确定。我和他各有分工,不清楚他那边的事。对他那种手艺人来说,这是绝密,就跟秘方一样,只掌握在自己手里。”
叶之南问过吴晓芸,但吴晓芸对艺术品没兴趣,她只管担任赵致远和薛明的中间人,收收钱,走走账,以及筛选藏家人选。伪作得流向那些以收藏为主的人士,而不是投资客,不然三天两头拿出来上拍卖场,流传越广,越容易露出破绽。
吴晓芸每次找叶之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