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亲家夫妇体贴咱们,不肯多说些什么,可若是将来外孙女婿仕途上有什么不顺,亲家夫妇心里能不没有疙瘩吗?”老太君叹了一口气后道。
二姑母闻言沉默了起来。
“花无百日红。”老太君对二姑母道:“放在寻常人家,这样的事情人家婆家的人自己都做主了,哪里还像亲家太太这样过来问一问咱们的意见。她们纵然不问直接把寒姐儿带去任上了,咱们又能说些什么呢。亲家夫妇因为咱家的威势尊敬咱们,可咱们不能仗势欺人。这是其一。”
“在有就是,咱们也可以让外孙女婿自己去任上,把寒姐儿留在京里。可她们是年轻夫妻,寒姐儿现在又没生个男孩,若是亲家夫妇在任上待的时间长了,耽误了寒姐儿的花期,不还是咱们的孩子吃亏吗?咱们现在好声好气的应了亲家夫妇的请求,到时在给寒姐儿多送些吃用的东西过去也就是了。”
二姑母见母亲说的头头是道,觉得自己若是留下寒姐儿确实会有那许多隐患,便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应了。
在两家长辈的支持下,陈五老爷夫妇就带着儿子儿媳去了中南某县任职。
寒姐儿在中南生下了他们的长子,在她们的长子满一岁后,陈五老爷觉得儿子在中南历练的也够了,便将寒姐儿夫妇送回了京里,让陈七爷自在京里继续读书。
陈七爷经历了两年世事后,于人情上越发的通达。
他比父亲的官运要好一些,在多年苦读之下,于三十二岁时中了进士。
彼时,寒姐儿已生了三子一女,其长女也到了议亲的年纪了。
说来也很是奇怪,陈五老爷和陈七爷于读书上倒没什么天分,只是靠着刻苦二字方修成了正果。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