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申商’就是指辅佐韩昭侯改革的申不害和使秦国变法图强的商鞅。
全句的意思,就是说诸葛亮没有申商变法改革的心,但用了他们的方法。王安石大兴变法之实,但忌讳和他们二人连在一起论。
这题问的是‘变法’,而且王安石变法,自来就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成功的,毕竟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朝廷的统治。也有人认为是失败的,甚至认为就是这场冒进的变法为北宋的灭亡留下了最大的祸患。
本身题目已经不简单,放在会试史论中做压轴题都使得。
而更难的一点在于,当今前头才想过推行变法,但被一众老臣给拦了下来。
这其中的尺度,得考生自己把握。
这题正是这走过场的复试中最难的那题,居然第一个就让他抽中了,不过他除了气运之外,就没有短板,那题到他手里,他也只用了半刻钟,便已经理清楚了思绪。
梅若初主张在确定国家积弱的时候推行变法,但至于如何推行,便需要以史为鉴。
为了给众人节省时间,而且他到了这个关口也不需再掩藏什么锋芒,想到之后就第一个完成了作答。
他从容不迫地引经据典,详细列举了申商、诸葛亮、王安石等人的作为,一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间不曾出现一个字的停顿。
这样精彩的开场,听得王尚书脸上的笑又和煦了几分。
后头沈傲霜、穆二胖和卫奚也都紧跟其后。他们的题目就简单多了,沈傲霜是临场写了一首诗,穆二胖和卫奚答的四书义。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