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又省了好大一笔费用。
而作为杂工的阿姚,又有崔五娘坚持来出她的工钱。
所以沈翠每个月都能攒下十来两银子,去掉前不久才支付掉的新一年书院租金,本就还攒了五六十两,完全够应付府学里的学杂费。
不过也难怪梅若初和卫恕会操心这些,因为除了吃喝和学习用具上头,沈翠舍得让阿姚经常买些鸡鸭鱼肉的,给长身体的几个少年补补身子,也舍得给他们用好一些的、四五文钱一张的纸、几钱银子一支的笔,其他方面都是能省则省。
就还跟她前头想的一样,家底实在太薄,得为将来尚且不知道的用处攒着银钱。
尤其是周氏去了京城后,在信里也会提很多京城的风土人情,更那儿的物价一比,青州府所有的花销都算得上是低廉了。
而往后她肯定是要跟着二胖去往京城的,用钱的地方且多着呢,加上崔斐准备说亲的事儿,也给她提了个醒,还得留着银钱做聘礼。
后头沈翠便开始按着卫恕和梅若初的指点,置办薄礼,缴纳各种费用,另外胖儿子连中小三元又入得府学,怎么也算是一件大喜事,他们在府城无甚亲朋好友,请崔五娘抽空过来吃了顿饭,再给附近的邻居送几个红鸡蛋……这部分一共花掉了五两银子。
而永宁县沈家那边肯定不能办的这么简单,在穆二胖刚考中县案首的时候,郑氏就想着要办几桌了。
如今穆二胖有了秀才的功名,想也知道郑氏和沈老爷子会有多高兴,肯定得操办一场,说不定还得隆重地祭个祖,敬告一声。
所以沈翠写信回去报喜的时候,让相熟的镖局还顺带送去了五两银子。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