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授和训导的悉心教导之下,他们的眼界真的拓宽了不少。穆二胖能早日进府学,对他自然更好。
最后就是自古文人相轻,尤其是已经有了功名在身的文人,府学里学习氛围浓重,但那氛围也不全然是好的,有些不好的地方,如互相倾轧、攀比那些,是有些一言难尽的。
穆二胖若是隔了两年再考,那会子他们都要准备乡试了,那么穆二胖才考过院试进府学,则彻底就要分开了。
到那时穆二胖也不过十五岁,让他孤身一人去府学,他们又不大放心。
所以想到之后,他们便各自出力,帮着去打听主考官,也就是去年新到任的学政的喜恶。
这学政才到任不到半年,府学里的学子都对他不是很熟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打听到一些皮毛——
学政无固定品级,只带原衔,等于就是京官出来派个为期三年的公差。
文风大盛的省,学政就都是翰林官充调,他们这块于全国而言文风只能算尚可,历来就不全都是翰林官,如新到任的学政姓刘,原是礼部郎中。
这刘学政听说也是贫苦出身,年轻时写的诗尤为精妙,在御前都出过风头的。
这也就是那个不好的消息了,自己写诗精妙的人,对诗文的要求自然越发严格,出题可能也会越发刁钻。
而且学政的权利是很大的,其他来帮忙评卷的山长和幕友都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真正决定名次的权利,全在学政一人手中。
他这般好诗文,想来在他心里,诗文的占分比例一定很大。
他们从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