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原身也没怎么去过,所以还得去求助亲娘郑氏。
又是两刻钟,沈翠和穆二胖进了城,去了茶壶巷。
沈家的男人此时都已经外出上工,只郑氏和两个儿媳妇在家。
郑氏在城里住了好几年了,消息当然比沈翠灵通。
听沈翠说要给穆二胖找个比村里教书秀才还好的先生,郑氏没有不同意的。
“前头听陈家那老婆子说,他家大牛找了个举人当老师。我那会就想着咱家二胖不能落后,前两天没事儿我就去打听过去了。陈家找的那个举人,就住在咱们家不远处,过完年就好多人提着礼物上门想拜入他门下呢。那天正好有人经过,我打听了一嘴,说是一年束脩要十两,若是在他家吃住,则还要另算。另外笔墨纸砚那些还得自备,逢年过节也要备礼,加在一起,一年怎么也得十五六两了。”
沈翠和穆二胖空着肚子出来的,当时母子俩正吃着郑氏给他们下的面条。
听到郑氏这话,穆二胖吓得都忘了吃面,沈翠则差点一口面条噎在嗓子眼。
郑氏埋怨的斜她一眼,一边给她拍着后背一边说:“我知道你惯是心疼银钱的,别说你了,当时我听了就惊一跳,所以才没拿定主意要不要和你商量。”
十五六两委实不便宜,像沈大沈二这样,经年累月在城里熬出头的,加起来一个月也就五两银子,一年合算下来就是六十两左右。
但两房各还有好些人呢,在城里生活不比在村里,那是样样都要钱。
大人或可俭省一些,孩子们的吃穿用度当然不好克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