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多问,只在心底默默记下元绣的话。
“姑娘为人聪慧,性子刚直,若得贵人庇佑,定然一生安虞。只是若只有自己,这过于刚直倒不是什么好事情,万事还得留些余地。这话不肖我说,姑娘自个儿迟早也能想明白,我如今不过是提个醒儿。”
沈姑娘的性子颇有些像杨探花,人的性子难改,元绣知道,今日一言,确确实实也只是给她提个醒,希望她遇着事能想起这番话来。
沈玉如郑重点头:“姑姑教诲,玉如都记下了。”
外头知县夫人也已是备好车马厚礼,母女二人将元绣送至门口,又亲自遣了府上车夫送她回去。
元绣自然不会推拒,若今儿她没收下礼,只怕娘俩才会在心里犯嘀咕。
至于元绣引荐的那位嬷嬷,也是丹桂县人。
早先元绣的规矩便是从她那儿学的,开始嬷嬷甚严,时日久了,待元绣便如同亲人似的,实实在在是个嘴硬心软的人。
如今嬷嬷孑然一身,在王府做供奉,日子虽说过得不错,但毕竟是王府,规矩森严,人总不大自在,早先元绣出宫那会儿去瞧了一趟,嬷嬷也说过几年还得回乡。
人一上了年纪,哪怕是歇气闭眼前一刻,想的也是叶落归根啊。
当初在宫中元绣笑说给她养老,离宫以后心里也确实存着这样的念头。因此叫沈玉如带去的信中,除了让嬷嬷得闲教导一下沈姑娘,也问了嬷嬷何时归乡,她好早些筹备。
知县夫人亲自遣人将她送回来,大包小裹放了整整一马车,不知道的还以为买了条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