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皆碑的。
不仅艺术院校里把这部戏作为分析的样板, 就连普通的高校里,也就其带来的各方面社会效益和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讨论度进行了分析。
张叶茗出道得早,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自然水涨船高, 骆思华作为男主角,虽然演技稍弱一筹, 可是驾驭这样一个性格面不算复杂的角色已经足够,也贡献了不错的表演,据说才短短几天时间, 已经有不少剧组暗地里打听过他, 想要邀请他去试一下某个角色,其中甚至不乏电影剧组。
除了主演,通过这部戏获益的人很多,能又这个成绩,主创们都喜笑颜开,可要是问谁是最火, 最受人关注的那一个,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出谢菱的名字。
轮演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每周三场,后来由于群众的呼声太高,改为了每周六场。
这样高强度的的演出,把所有人都累得够呛,但大家都知道机会的重要性,全部坚持了下来。
随着口碑越发扩散,剧组成员们的知名度也大幅提高,剧场里每天接到的观众信件都有厚厚一摞,不仅在剧场里的时候经常有人来围着想要签名、提问,回到学校之后,同校的学生也忍不住会好奇打量,或者主动要来认识。
张叶茗早早就住回了家,骆思华很快就要毕业,正面临着分配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问题,他向学校打过报告之后,索性直接住进了剧组。
只有谢菱,在傅家好好地住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提出想要搬回学校。
傅廷坤对这个做法当然极不赞同。
他每天都要帮着赶跑好几拨怎么拒绝都不听的追求者,其中大部分都是好人,但也难免会遇到胡搅蛮缠的人,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