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安母的同仇敌忾,毕竟于东山是谏山书院的门生。
然而安母却没那么容易被韦氏挑动。
韦氏继而道:“老太太,咱们两家向来亲近,我家相公也素来赞九公子年轻有为,让家中子侄都多多亲近,内侄也在谏山书院念书,说起来也是世交,还求老太太能帮帮咱们。”
安母一脸同情地看着韦氏,“你也说了咱们是世交,若是能帮得上忙肯定会帮忙。只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这些事儿却说不上话。等太爷归家,我帮你把话传到。”
韦氏之所以来找安母,可不是指望安母如何,她转头看向长孙愉愉,“听说当初于东山能发落得那般轻,乃是徐博古在折子里帮他说了不少好话。华宁县主与那徐博古有旧,也曾上门为于东山求情,不知县主可否帮咱们说说话。我也知道,以前绣儿不懂事多有得罪,还请县主海涵。”
长孙愉愉心想,韦氏这可真是病急乱投医,她是那般不记仇的人么?不落井下石都算她长孙愉愉心地善良了。
不等长孙愉愉回答,安母直接道:“她一个小辈的妇道人家哪有说话的地方。再说了,这些外头的公事儿咱们妇道人家却也不好插手。”
韦氏却没想到安母拒绝得如此干脆,她本觉得长孙愉愉会拒绝,指望安母能帮着说句话,却不想安母直接就发话了。
韦氏领着董绣走后,安母留下了长孙愉愉单独说话。“朝堂的事儿,咱们不懂,也不要随便指手画脚。上回为了东山的事儿,你虽然是好心,但背后已经有人说闲话。”
长孙愉愉点点头,“孙媳明白,上回的确是我思虑不周。”女人家嘛,总归是名声最重要的,以陆家的家风更在乎这些。
却说韦氏领着董绣走了没多少日,长孙愉愉就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