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并不容易,因为用文房四宝的少了,利润薄,愿意干这一行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陵澜附近十几个县市区,也就祥宝斋还算个规模完整的文房四宝老店,老师傅加上老工坊,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技艺。”
林珏一边听她说,一边低头翻看手写的汇报材料和照片,还时不时的点头,表示认同温喜兰的话。
“其实来之前呢,我们也去陵澜县和齐城市两家文物保护部门了解了一下政策,领导们都很热情,听了祥宝斋这个情况之后,都表示惋惜。但是因为缺乏相关法律条文为依据,所以对于保留祥宝斋这个问题,都觉得不太乐观…”。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林珏听完了温喜兰的叙述,也大致翻了一遍材料和照片,沉默良久都没开口,休息室里安静的只能听见墙上大钟滴答走秒的声音。
温喜兰紧张的所有神经都绷了起来。对于林珏的沉默,她能猜出两层含义:第一,这个事儿很难办,他一时间也很难找出合适的出路;第二,至少在林珏个人来看,祥宝斋肯定具有被保存下来的价值,佛则他直接拒绝两人的提议就是了,用不着这么为难。
一旁的于翔潜才要开口说什么,被温喜兰一眼给瞪了回去。决定生死的时刻,不能让他那张没轻没重的嘴坏了事儿。
林珏不说话的时候,复又翻了几页于翔潜写的汇报材料,还把工人做毛笔的照片,以及温贤裱画的照片专门挑出来,看了又看。
温喜兰偷偷摁住于翔潜,安安静静在一旁等着,不去打扰他。
“这样吧,”良久,林珏终于舒展了一下眉头,语气平缓的道:“资料先留到我这儿,像祥宝斋这样的案例,咱们确实还没怎么遇到过。但是于翔潜这个汇报材料写得很好,提到的西方关于‘手工艺文化’的几个案例也很具有参考价值,特别是你用的这个‘传统工艺家谱’和‘传统工艺遗迹’很具有代表性。但是这个事,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的,我们得开个会研究研究,等有了结果,我通知你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