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昉的声音穿过寒风而来:“确实是因着玉佩!阿郎身上的物件很多,每一样都能当成信物,但意义不同。”
“那玉佩是阿郎周岁那日抓到的物件,随身携带二十余年。以此为信物,便是让我不惜一切代价护好拿着信物的人!”
风中,杜昉的声音有些破碎,但大部分都能听清。
孟桑单手拽着缰绳,留意着前方的人和马车,另一只搭在腿边的手静悄悄地探入怀中。
杜昉解释完了其中缘由,而孟桑听罢,默默地摩挲着玉佩上的纹路,并未对此多说什么。
接下来,两人都没有再开口,专心赶路。
从坊门进了昌乐坊,孟桑按着徐监丞所说的地址,一边分辨方位,一边询问这个里坊的住户,最终才寻到了一处屋舍。
那屋子外墙是用黄土夯实的,院门灰扑扑的,瞧着有些破败,与宣阳坊、务本坊的屋舍都不一样。
然而,这才是大多数长安百姓住的屋舍。
偌大的长安,抛开北边的皇城不谈,共有一百多个里坊。住在东边的身份贵重,住在西边的身家丰厚,而南边的大多里坊不仅住户少,环境也十分差,屋舍低矮破旧,一眼望去寻不着半分绿意。
孟桑与杜昉神色不变,翻身下马。
杜昉牵着马,自觉上前叫门。
喊了好几声,里头才有生出些动静,传出一道中年女人的嗓音。
“谁啊?”屋门被从内拉开,露出一位肤色蜡黄、塌鼻梁的中年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