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谢王臣端起茶盏:“还未谢过殿下救命之恩——”
“唵缚悉波罗摩尼莎诃。 ”李放并未接他的话,反而低低念了一句佛经。
谢王臣一脸懵逼:“啥?”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李放将茶汤一饮而尽:“失礼了,李放自幼在步虚观长大,有蒙师兄教导,饮茶之前需得念净水咒。”
谢王臣仍是一愣:“据在下所知,步虚观可是道观,难道也需念佛咒吗?”
李放微微一笑:“谁说道观里就都是道士,没有和尚了。”
谢王臣一怔,想起关于金陵坊间流传的竟陵王李放的故事了。
据说这位竟陵王虽然是嘉平帝李杭的长子,却并非妃嫔所生。承圣帝李楠当初登基,京中还有几位未成年的幼弟。李楠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常觉得如鲠在喉,便将这些弟弟远远地分封出去。当年李杭年不过十一岁,受封为丹阳王,便离京就藩。李杭少年心性,除了京城,没人管束,最喜游山玩水。丹阳不过巴掌大的地方,几年也就玩腻了。便白龙鱼服,私出封地,外出游历。有一日在尧山脚下,遇到一位身受重伤的美貌女子。李杭对她一见倾心,将之带回丹阳,为之延医问药。彼时李杭已订下亲事,乃是江南望族孟家的女儿。他虽然倾心此女,但是并未行纳妃之礼。原想先娶了王妃,再纳为侧妃。谁知便在李杭娶孟氏为妃之日,那女子伤心之下,早产下一子,从此不告而别。
此子先天不足,王府太医俱说恐怕不好养活。恰逢彼时仙都山步虚观清徵真人在王府随喜,便将他带了去。说起清徵真人,乃是大周一代奇人,细算起来与谢王臣也算颇有渊源。此人早年乃是大周朝的一名落第秀才,幼年即有“神童”之称,却屡试不第。万念俱灰下索性投江了断,却不想随江水漂流数百里未死,醒来时身处江南第一佛宗的无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