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这碗闯祸的炸酱面本身没毛病,是一碗非常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白色的面条,上面搭着讲究的老北京人爱吃的几样蔬菜:红色的心儿里美萝卜丝,淡绿色的黄瓜丝儿,白色的豆芽,还有青豆黄豆。
面的中间有一勺深褐色的,混合着肉丁的炸酱。酱并不是普通的酱,是二八酱,也就是甜面酱和黄酱以二八比例兑出来的混合酱,均出自北京老字号六必居。六必居是北京最古老的酱园,始于明嘉靖九年。也就是400多年前。400多年是什么概念?美国建国才200多年呀!也就是说,有这碗酱的时候,美国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酱的出身高贵,肉也得好。上好的五花肉,肥肉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细细切成小拇指头肚儿那么大小的见方,每块儿上都得是三分肥,七分瘦。太肥了腻。太瘦了柴。就必须是那么刚刚好,这味儿才正。
有了肉,有了酱,炸酱也是一门艺术。二八酱拿水解开了,做成酱汁。热锅凉油,用香葱、蒜末、姜末炝锅,出了香味把肉丁先煸一煸,为的是提香和出油。肉变金黄了,再放酱汁,然后就是见功夫的时候了。
这炸酱虽然家常,却是个功夫菜。小火儿咕嘟着,一点一点把酱里的水熬干了,香味才能一点点地熬出来。尤其到了后来,多长时间用铲子翻腾一下,都是有讲究的。
这炸酱啊,就跟人生是一样的,你不能急,也不能慢,就得按部就班地熬着。所有的滋味,就在一个“熬”字里面。
这番话谭丽莎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因为每次吃炸酱面,李泽的父亲都会给她讲一遍。第一次听这段“炸酱经”时,谭丽莎肃然起敬。她望着眼前这碗炸酱面,以及她吃饭的这间平房,只觉得自己身处历史和文化的尘埃之中,心里惭愧自己刚才对这个院子的大不敬。
这个院子给谭丽莎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当时她还没有经过李泽父亲的教化,故而第一眼只看到了尘埃,没看见历史。那是李泽第一次带谭丽莎回他那“城里的”家。李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