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忍不住往下看。
“……将由革命历史文学转向新时期文学,诗歌、散文崛起……注重人道主义,自我的、内在的体现……”
随着作者的展望,他仿佛看到了未来文学的辉煌,看到了百花齐放,各类文学思想的碰撞融合。看到后面,他情不自禁拿起笔,想将这些观点记录下来。
看他看得入迷,旁边人忍不住问:“师兄,到底哪位老师写来的呀?”
董其民恋恋不舍地从文章中抬头,脑袋一拍:“瞧我这记性!”
看文章看得忘了作者,不过这样好的文章,肯定是那几位学者写来的吧。
一看投稿人——苏葵?董其民懵了。
“你们知道,哪位老师的笔名是苏葵吗?”董其民忍不住问。
一位师妹笑出来:“董师兄,你傻啦,投稿是要附真名的。”
也就是说,这个苏葵就是作者的真名?他从来没听说过啊!难道是哪位没听说过的老师?
董其民再仔细看地址——贺县和平公社清湖大队。
不是大学里寄出来的?董其民更懵了,师妹走过来,提醒道:“也许填的是这位老师家里的地址呢。”
董其民悟了!他拿起稿子就走。
“干嘛跑这么快?”师妹在后面问。
董其民扬声答:“我得赶紧给老师送去,这篇文章他肯定喜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