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都巴着朝廷的救济粮救命呢。
这让景康帝头痛不已。
而现在的南川知县是同进士出身,在任已经十九年了,十九年里,他一直想挪个地方来着,可这样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县,哪里有什么政绩可言,要不是实在找不到人替换,皇帝早就把他给换掉了,所以只得睁着眼闭着眼让他一直在南川知县的位置上待着。
可现在吏部为啥又要安排人过去了呢,那是因为窦知县要致仕了啊,本来前年就提出来了,可是上头没给批,原因还是实在找不出接替的人。
其实这几年吏部也不是没有安排人过去过,可那些人不是半路大病一场不能继续上任的,就是一接派官文书就直接辞官的。
话说哪个当官的不想前程远大、升官发财呢,可要是吃几年苦后能熬出头的,倒也可以试着熬个几年,最怕就是像窦知县一样,一呆就是十九年,那岂不是见鬼了吗。
所以与其每日吃苦看不到前程,那他们还不如早些回家吃老本去,反正到南川县这个穷乡僻壤后,还不是照样吃老本,最起码在家里不用吃苦受罪不是。
是以,窦知县只能继续留在那里,可现下人家实在熬不住了,一个六十五岁的老知县,不说看个公文都模糊不清要旁人代劳,就是牙齿都掉得差不多了,你上头再压着不让人家致仕,不是太缺德了吗。
所以昨日景康帝收到窦知县的致仕请求后,就给批了,着吏部尽快安排人过去接替。
这下可让吏部官员们犯了难,想来想去都找不出愿意接替的人,后来有人出了主意,“翰林院里不是有五十多名新科进士吗,不如让邱掌院问问吧。”
吏部尚书一听,立马点头,好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