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都是他祖父挣来的。
周大有自小就聪明,能吃苦,脑袋瓜子也比旁的娃儿活络一些。
那时家里生活清苦,家中只有几亩薄田,全家都指着老天吃饭,年景好时也只将将混个肚饱,碰到老天爷不赏脸时,就苦不堪言了。
为了不再挨饿,才舞勺之岁的周大有就出门讨生活去了。
当时手中只有九百文钱,一两还不到,这还是爹娘磨不过他,跑遍了四处亲邻,东拼西凑借来的。
虽本钱少了些,可周大有也不泄气,本钱少也有本钱少的营生。
他让他爹给他打了一副担子后,便乐癫癫地做起了走街串巷的货郎生意,卖些针头线脑、帕子荷包、胭脂头油什么的,生意也还不错。
周大有常常会琢磨一些新的点子,时不时去府城进些精致的小物件来卖,新奇的小零嘴也会捎上一些。
且他担子里的头花样式也都是最时兴的,常惹得十里八乡的姑娘小媳妇们每每听到拨浪鼓声,都会急匆匆地往他这边赶。
生怕步子慢了就被旁人抢了先。
这样走街串巷的日子一过就是六年。
等攒够了银两,周大有就跟着熟识的商贩们出远门跑商去了。
学着他们把南边的茶叶和丝绸运到北地贩卖,赚得银钱后再把北地的皮毛和干货贩运到南边来。
常年南北两地来回的奔波,周大有积攒了不少的家业。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