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家,莺莺几个吃得又不多,再加上她囤积的粮食,即使是运出去不少粮食帮助旁人,自家的吃用也不愁的。
到如今乌婶还能做出茱萸蒸腊鱼、干炸荷花、咸菜疙瘩丝炒河虾、红烧鲤鱼这样的菜式,吃用不愁。
莺莺也等到萧照的第二封信笺,他在信里说明已经得知了汴京连日大雨,非但如此黄河沿岸都在大雨。
幸好他提前在各地巡视,督促他们加固了河堤,如今河水虽然汹涌,好在各地汛期不同,还能喘息几日。
不过这回信笺上倒没有太多生活细节,只说劳作繁忙,从睁眼到阖眼都要忙于河工琐事。莺莺自然理解,萧大人落笔时候墨迹匆匆,显然是过于忙碌。
如今只盼着黄河不要决口。
莺莺又去了趟大相国寺求神拜佛。绿儿不解:“天这么大雨谁能拦住黄河决口?难道官家瞧不见大雨非要算账到萧大人头上?”
莺莺摇头:官场上的事情有时候不是对错,而是立场。黄河决口百姓流离失所,总要有个替罪羊,到时候萧大人没错也会被抓出来顶罪。
她从大相国寺出来又从家里库房寻了些老参切成参片,如此一来萧大人若来不及吃饭时候含一片参片也能缓缓精神。
除此之外再捎过去的东西里面便多了些银票。昼夜赶路奔波,只怕银钱不够。除此之外便将长寿和四个半大小子也派了出去:“如今家里没什么要什么的,倒不如你们去给萧大人跑腿,多个人搭把手也好。”
瞧着这天天气阴冷嬷嬷想起那小娘子送来的花烛,便在正堂里点燃了花烛,长帝姬看书后从书房出来,鼻子吸了吸:“什么味?是新换的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