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此人忠正刚直,曾经上过讨太后娘娘的檄文,此文用词锋锐冷酷,简直有刀笔吏的杀气,连孟诚看了都双眉紧皱,大为恼火,但就是因为此檄,董灵鹫将他调进了御史台,并没有迁怒于他。
但后面的发展就很是戏剧化了。邢文昌不仅没有受处罚,反而进入御史台后,似乎不敢相信这种待遇,后来因为董灵鹫整治朝臣贪污,致使官场当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位邢御史又觉得许祥是个谄媚的奸宦酷吏,险些跟他发生肢体冲突。
然而那时有孟摘月救场,将邢文昌提溜进狱中跟当时受牢狱之灾的御史周尧对质,对质过后,邢御史的口风大变,将其余指责太后的人批评得体无完肤,最后竟然成了董灵鹫并未笼络、却忠心耿耿的铁血言官了。
董灵鹫虽然没有理会过他,但小皇帝却时常批阅此人的奏折,也在面见御史台诸臣的时候见过这位邢文昌,因为他说话动不动就攀扯到“陛下比太后不如”、“陛下比先帝不如”……等等,让孟诚一个头听得两个大,也不太喜欢此人。
但此人确然如董灵鹫当初所言,胆子极大,监督朝臣这方面又有一股先天的敏锐,总是能给孟诚搜集到臣工身上不易察觉的把柄写在奏折上,总体来说,是个对孟诚有利,但不太讨喜的人物。
孟诚看完了名字,心里就知道他一开口,对群臣来说,估计不是什么好事儿。但小皇帝倒挺高兴,他兴致勃勃地翻开,刚想看看今天是谁挨了顿骂,刚看了两行字,脸色迅速地沉了下来——
勤政殿内寂静无声,落针可闻,连一旁内侍的呼吸声都显得格外重了起来。有一个小内侍正向前上茶,大气也不敢出地将一盏湖州的青龙雀舌呈到御案上。
随着茶盏与桌案相接触,发出轻轻的碰撞声。孟诚的脸色也彻底阴沉下去,眸光阴晴不定地转了转,跟侍卫道:“把你们郑大人叫回来,让他赶紧滚过来!”
“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